心肌梗死后綜合征也稱Dressler綜合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數日至數周出現以發(fā)熱,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非特異性炎癥為特征的一種綜合征,并有反復發(fā)生的傾向。心肌在灌注治療開展之前此病發(fā)病率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到5%。
近年來隨著溶栓,急診介入治療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的廣泛應用,其發(fā)病率顯著下降,多數發(fā)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至3周,少數患者可以出現在心梗后24小時內或數月以后。
近年來隨著對這一癥候群認識的不斷加深,有報道該綜合征不僅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現,也可以出現于其他存在心肌損傷的情況,諸如肺栓塞,肺炎,冠狀動脈搭橋術后,起搏器植入術,射頻消融術的后等,故此有學者對此類心肌損傷后的非特異性炎性反應提出了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即心臟損傷后綜合征。